近日,蜜雪冰城正式遞交了自己的招股書,準備在深交所上市。
蜜雪冰城 2021 年收入突破 100 億,開店量 2 萬多家,一年凈利潤能賺 19 億,凈利率達到 18.45%。
甜筒賣 3 元、檸檬水賣 4 元、果茶賣 5 元、奶茶賣 7 元,如此親民的定價,為什么【雪王】蜜雪冰城還能賺錢?
餐易私塾 餐易君 | 文
1997 年,還在河南財經學院上學的張紅超動了創業的心思,決定開個刨冰店。
當時家里沒錢,張紅超的奶奶拿出了自己的 3000 塊繼續資助他開店,為了防止坐火車時丟錢,奶奶還在他內褲上縫出來一個口袋,裝好錢之后縫死了。
3000 塊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,張紅超到鄭州學校附近銀行存錢的時候,柜員還問他為什么錢是濕的。他太緊張了,汗水把錢都浸透了。
之后,他去二手市場花 800 塊買了臺二手冰柜,由于沒有現成的刨冰機,他就自己買了一堆零件,自己攢出來個刨冰機。為了吸引客戶,他還買零件攢出來個音箱,循環播放著當時的流行音樂。
就這樣,他晚上熬糖漿,白天去市場進冰塊,開始了自己的刨冰生意,在那個只能站下兩個人的操作間里,打出了自己的招牌:寒流刨冰。
2000 年,幾經輾轉,張紅超把店名改成了蜜雪冰城,因為刨冰像雪花一樣,上面澆了甜蜜的果醬,所以是“蜜雪”,因為整個店都是賣冰品,所以叫 “ 冰城 ”。
店里除了刨冰,還擴充了品類,奶昔、氣泡水和冰淇淋等都賣。做招牌的時候,店家還把他名字打錯了,做成了“ 密 ”雪冰城,由于改字的成本比較高,店家就說便宜 200 塊錢,讓他將就著用。
就這樣,蜜雪冰城的第一家店 “ 密雪冰城 ” 開了出來。
他的店有一個特點,就是單價低、毛利低。至于為什么,其弟張紅甫說 “ 當時的他肯定不知道商業理論或者什么孕婦效應的作用,他就覺得苦學生太多而已?!?/span>
低價策略一直奉行到現在,蜜雪冰城的菜單上印著 “ 讓全球每個人,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?!?/span>
過去十年,蜜雪冰城門店數量翻了一百倍!僅2020到2021一年時間,蜜雪冰城門店就從12900家左右發展到21600家左右,數量規模上本土第一。
但是要說明的一點是,蜜雪冰城目前 2 萬多家門店,99% 以上都是加盟門店。
根據招股書,蜜雪冰城通過加盟商獲得95%以上收入。
而蜜雪冰城的主要收入來源,也并不是加盟費,而是賣設備、食材給加盟商。
食材主要是奶昔粉、奶茶粉、咖啡粉、奶蓋粉、糖漿、果醬等等,制作飲品的所有核心原材料,基本上都可以由蜜雪冰城的自生產來滿足。
2021年蜜雪冰城向加盟商兜售食材的收入,占其總收入比例達到69.89%;包裝材料占比17.19%;設備占比6.72%。
蜜雪冰城銷售額從2019年25.66億元,快速增長至2021年103.51億元。凈利潤也從2019年4.45億元,增長至2021年19.10億元。
加盟店數量伴隨銷售額不斷突破,蜜雪冰城獲利頗豐。
凈利潤上,奈雪的茶面臨虧損,2019-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-0.11億元、0.16億元、-1.45億元。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,2019-2021年凈利潤則分別是4.45億元、6.32億元、19.10億元,逐年上升。
在奈雪還正發愁如何扭虧為盈的時候,蜜雪冰城已經開始在哐哐賺錢了~
新茶飲賽道中,奈雪的茶做直營模式,蜜雪冰城則是加盟模式。
加盟模式企業,往往都踏上自建供應鏈道路,蜜雪冰城也不列外。
加盟方式可復制性強,能夠快速占領市場。門店數量規模增大,對供應鏈的要求會迅速提高,當合作的上游公司跟不上擴張節奏時,加盟模式企業開始自建供應鏈。
業內很多人說:在新茶飲品牌中,蜜雪冰城是一個特例,本質上就是一家供應鏈企業。確實,截至2022年3月末,蜜雪冰城已經建立起252畝智能制造產業園,130000平方米全自動化生產車間,可以實現現制飲品、現制冰淇淋核心食材的自主生產,有效降低了公司成本。
在整個國內飲品行業中,蜜雪冰城是少有的擁有如此規模的自供應系統的廠商。
在自供應如此完備的情況下,蜜雪冰城的 SKU 也是有講究的,都盡量選取了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的原材料。
比如在水果茶上,蜜雪冰城偏向于圍繞更方便運輸和保存的水果( 例如橙子,檸檬,百香果等)來研發自己的產品,這大大減少了輔料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所產生的損耗。
此外,蜜雪冰城正在廣西、重慶、河南、海南、安徽等地籌建新的生產基地,赴港IPO,招股書展現著蜜雪冰城野心:擬募集資金64.96億元,投向12個項目,其中包括5個生產建設類項目、3個倉儲物流配套類項目、3個其他綜合配套類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。我們可以看到:生產建設類為此次最為重要的募投項目,占比達到 45.37% !也就是說,6成以上的錢,都用來做供應鏈。
市場上其他家同業現制茶飲公司,很多都是要外部采購原材料的,那些外部供應商利潤還不錯,要么已經上市,要么正在籌劃上市,錢都被供應商賺走了,自己成本怎么低?
根據紅餐大數據的說法,2021 年蜜雪冰城賣出了 4.5 億杯冰鮮檸檬水,遠超排在其后的滿杯百香果和珍珠奶茶,兩者銷量分別是 2 億杯和 1.9 億杯。
這個結構,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茶飲市場,根據美團發布的《 2022 茶飲品類發展報告 》,水果類茶飲中,銷量最高的前三分別是冰鮮檸檬水、楊枝甘露、滿杯百香果,奶茶類飲品銷量排第一的是珍珠奶茶。
高端奶茶花里胡哨的產品,你在圖里基本見不到
熱銷款的集中優勢,讓蜜雪冰城可以很好地整合供應鏈控制成本,擁有更多的議價空間和議價能力。
1、擴張「撕扯」:雪王賺錢,加盟商或難賺錢
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。
隨著近年快速擴張,蜜雪冰城已取消區域保護制度,加盟店密集,更難賺錢。
南京市夫子廟半徑500米范圍內,如今分布著6家蜜雪冰城蠶食客流,競爭嚴峻。按照美團外賣平臺數據,這6家店從2022年10月1號~30號,分別在線售出143單、116單、472單、607單、639單、832單。
而同城蜜雪冰城(秦虹路店),作為半徑1000米范圍內唯一蜜雪冰城門店,從10月1號~30號在線售出3217單。
根據東方財富證券數據,蜜雪冰城客單價15-18元,照前文取6元/杯單價估算,那么平均每單外賣售出3杯。因此夫子廟這6家門店,日均在線售出數量分別為14杯、11杯、47杯、60杯、63杯、83杯,蜜雪冰城(秦虹路店)日均在線售出數量是321杯。
根據行業內人士計算:若要實現加盟蜜雪冰城首年盈利,對應的單店日均售出數量,一二線城市為593杯、三四線城市為314杯。而蜜雪冰城2021年單店日均售出數量,實際為268杯。
蜜雪冰城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數,有加盟商表示自己每天做幾百杯,每杯客單價幾塊錢,一天下來累得半死手都麻了,算賬發現沒賺多少錢,同時,密集而不受距離限制的加盟店無疑在給各個店劇烈增加壓力。卷死了同行,卷累了自己。
2、急速擴張,門店管理難度劇增
數量規模擴大,門店管理難度隨之增加,頻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。蜜雪冰城在黑貓投訴平臺被投訴4000多次,理由是“不新鮮”、“有異物”、“服務差”等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蜜雪冰城施行了嚴格的罰款制度,但可能是由于發展太快,門店數擴增太快的原因,管理就變得有些粗獷,有商家在網上表示 “ 幾年前管理挺不錯的,現在太簡單粗暴了 ”,就連沒看到消息沒及時回復 “ 收到 ”,都要被罰200到500塊,這似乎已經超出了合理監管的范疇了。
甚至還有一個店家在知乎開了個帖子,問大家一個店一年正常要罰多少錢。。。
卷價格,對消費者是好事,高壓管理嚴控質量,也是好事,但如果管理不當,導致加盟商的怨言越來越多,是有可能砸掉自己基本盤的。
如果加盟商又累又賺不到錢又被高壓管理,遲早關店大吉,蜜雪冰城上市前狂開的這些新店,是面臨一定的退店風險的。
現在好看的業績,也有一定概率是曇花一現。
3、下沉市場,一味追求低價,口味難滿足?
目前,包括喜茶、奈雪的茶等高端奶茶品牌,已經開始盡量降低自己的產品單價了,紛紛推出了 20 元以下的單品。
平心而論,講口味,前兩者的確比蜜雪冰城更有質感,雖然低價下沉市場在中國是巨量的,但歷史的車輪滾滾,人們終將追求喝更好的東西,前兩者勢必會對蜜雪冰城的市場造成一定的擠壓。并且有部分聲音認為,蜜雪冰城現在的 2 萬家店,在國內已經是比較極限了。
但換一個角度看,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《 2021 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發展現狀分析,新零售成為行業發展重點領域 》的數據,我國現制茶飲門店有約 39 萬家,其中有很多是處于下沉市場的,蜜雪冰城現在才只有 2 萬多家店,似乎又有可觀的取代空間。
我們很難確定,蜜雪冰城未來是否能繼續保持強勁增長,增長的空間有多大。
好在,蜜雪冰城在印尼的店已經開始能盈利了,就算國內下沉市場打不動了,出海打下沉市場好像也沒毛病,就像跑去非洲賣手機的傳音一樣。
滲透全球各地的下沉市場賣飲品,“ 讓全球每個人,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 ”,聽起來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故事。
原創文章,作者:餐易私塾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newmanfoodsltd.com/263506.html